【喜迎校庆】与优秀校友连线(七)

发布者:杨建莺发布时间:2022-06-01浏览次数:575

    一、个人简介

    黄勇,20076月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新疆大学教授、博导,新疆交通建设集团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山英才第一层次人选,天山领军人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百名优秀工程师,新疆特殊突出贡献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兼任新疆公路学会副秘书长,中关村中科公路养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西部分联盟理事长,中国西部复杂环境下公路养护协同创新平台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哈工大、成都理工、重庆交大、西南科技大、新疆大学等7所高校博、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获奖及科研经历

20218月,联合国科学技术组织(UNSTO)公布了53位著名学者为其科学院首批院士,黄勇位列其中。

黄勇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在相关科研项目中,1项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主要参加人员),2项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第五完成人),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其主编中国工程建设行业标准1项并颁布,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主编国家标准及交通行业标准5项并颁布;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主编地方标准8项并颁布;获得授权15项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3项;培养毕业研究生7人,联合培养博士4名,联合培养博士后3名;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论文15篇,EI论文6篇(包括同济大学学报等)。

    三、校友事迹

    作为一名西部交通科研工作者,黄勇秉承胡杨精神、扎根西部,长期以来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科研、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等工作。所从事工作紧扣国家和行业发展大方向,重点在绿色、环保、长寿命工程结构与材料、“物联网+”智能工程建造、“一带一路”建设中高寒、高海拔、高烈度山区公路防灾减灾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促进了行业技术发展,填补了研究领域空白。


传承老一辈精神 投身新疆交通建设

黄勇祖籍上海嘉定,从爷爷那一代起就响应祖国援疆号召,从环境优越的地区举家迁移到了西北边疆,支援当地的交通建设。对黄勇来说,他对新疆建设和交通事业的情感是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架桥就是积德行善”是深入骨髓的价值理念,促使他做出必然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走出校门的黄勇进入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工作,他的工作以野外勘察设计为主。在黄勇的脑海里,与他的前辈们一样,勘察设计院的野外工作可以说是“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出来的”。他们常常一出差就是36个月,吃住都在其间解决。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老一辈勘探人不辞辛苦、鏖战沙场、苦中作乐的精神给黄勇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艰苦环境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心胸开阔”,带着这份信念,黄勇投身其中,不仅打下了良好的知识、经验基础,对他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以及今后方向的选择也大有裨益。

攻坚克难 难忘独库公路参建经历

   五年后,黄勇选择调动。到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不久,黄勇就参加了天山公路(独库公路)的改扩建,这是一条“写满悲壮故事公路”。独库公路项目进行了跨界的联动,聚集了一批来自国家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交通部科研院、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各领域专家,还有很多深入一线的工程建设管理、施工、养护人员,大家一起进行野外会诊、室内工程联合攻关等。

团结合作 为“一带一路”提供可持续发展技术

   今天,黄勇团队牵头研发的绿色低碳、循环再生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技术,是国际一流、国内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核心技术,形成了四重关键技术体系。该技术颠覆了传统水泥“怕土的致命弱点”,采用绿色高性能改性水泥,将各种高含泥量建筑废料采用免洗脱工艺(无需反复水洗、传统高温化学工艺去除杂质和多次破碎筛分深加工)直接变废为宝,实现100%全循环利用,生成各种标号绿色水泥砂浆及混凝土建材系列。同时,还可以明显降低CO2排放、大幅度节省工期和工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环保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相关成果已在多地工程中成功推广应用。黄勇教授牵头制定了《道路工程高性能水泥及混凝土技术规程》(编号为T/CECS G:D41-02-2020),为我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养护提供了关键技术标准。

    从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从一名普通的野外勘测技术人员,到成为一名甘坐二十年冷板凳的科研人员,再到成为一名具有丰富经验、心怀绿色智能交通梦想并坚定践行的“全能型科技领军人才”,黄勇在交通事业发展的路上坚定前行着。“就跟做医生是一个道理,要做一名好医生,实际上就要亲身到各个科室历练,熟悉身体的各个部位”黄勇说,“该吃的苦都吃了,该磨练的都磨练了,该去的地方都去了,该做的也可以做了!”这是黄勇历经20多年风沙锤炼后的自信与从容。

  四、连线优秀校友

对于工科类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您有哪些好的建议或意见?

我深受“可可托海精神”的启发和影响,深知要在实践工作中践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当中的思政素材,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胡杨精神”、“可可托海精神”等实质,以此来培养学生甘于奉献、勇于奋斗、勤于钻研的精神。

对您影响较大或印象比较深的经历?

在我记忆最深处,对农大的记忆有两点。一是优美的校园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风校风在无形之中成为了我们价值认同中的一部分,也在日后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无微不至的关怀教育,同学间的深厚友谊。在我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就是艾力老师,我清楚地记得老师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学生进行高原项目科研实践,始终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身教为先,以严谨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从那时起,我想老师对待工作和学生的态度就成为了前行路上的一个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传帮带教会了学生严谨求学、踏实做事。

同时,在我看来,校友会为我们毕业学子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校动态、沟通联系校友的平台。

五、寄语农大在校学子

(一)当前网络和信息化时代下,同学们在注重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要加强数字信息化技能的学习。善于运用新型技术,如“基础科学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效运用。

(二)在网络课堂中学习可可托海精神、八一精神,通过日积月累的感化和熏陶,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走向工作岗位,为交通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加强对自我的培养锻炼、不断学习,努力成为适应当前交通行业要求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