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学院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

发布者:杨建莺发布时间:2020-07-20浏览次数:17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

全文如下:

为组织学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强化我院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2020年7月16日下午,我院组织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内容暨2021届毕业生就业动员会,本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学生代表范鹏、贾艺璇分享心得体会。学院党委书记杨建莺,援疆干部石红国副院长,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鲁德渊、张莹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由学院团委书记艾尔夏提·吾买尔主持。

首先由辅导员艾尔夏提·吾买尔老师介绍到场嘉宾及会议主要内容,就业专干鲁德渊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内容。

辅导员张莹带领全体参会学生学习陈全国书记在7月8日自治区常委(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毕业学生代表分享环节

贾艺璇:作为2021届的准毕业生,贾艺璇同学通过回顾自己三年的大学生活,结合自己的访学经历,谈到了自己对总书记的回信内容的深度体会。

学生代表——贾艺璇

她在谈及自己的体会时这样说到:“作为一名新疆高校的毕业生,我毕业后将以专业才能建设新疆,以坚定的信念扎根新疆,用青春之肩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贡献个人力量。”

与此同时,她还鼓励在场的各位同学,要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要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辱时代使命,不负祖国重任,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学生代表——范鹏

三年来,我亲身感受到祖国边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切实感受到来自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的关怀。”他说自己在校期间,曾多次与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讨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总书记扎根黄土高原同群众血肉相连的经历使他逐渐萌生了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美丽西部的想法。即将面临毕业,他选择留在新疆为西部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他看来,这既是农大学子的责任和使命,也是90后青年的光荣和梦想。“只有荒凉的沙渡,没有荒凉的人生。”怀着这份憧憬,他表示自己愿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埋头苦干,在祖国最需要的领域成长成才。

援疆干部石红国副院长分享环节

   石院长以“援疆三问”讲述了他的援疆故事。

1.为什么入疆?

石院长讲述他2019年2月从西南交通大学来到我院,架起了疆内疆外高校沟通联系的桥梁,尽自己所能提升我院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2.在疆干什么?

石院长饱含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他通过驻村工作,深度了解了民情,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认识到新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3、离疆留什么?

石院长向我们讲述了他对新疆这片热土所产生的深厚感情,与这里的师生建立的友好关系。他希望新疆能发展的越好,他鼓励同学们要有建设边疆的信心和勇气。

杨书记谈到本次不仅是组织同学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更是借此机会做好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动员,为学院进一步推进明年的就业工作提早准备,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打下基础。杨书记在座谈会上嘱咐各位同学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与殷殷嘱托,把思想统一到认识上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努力成为有情怀、勇担当、有激情、敢作为的新时代青年。激励同学们,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西部大地上挥洒热情,像胡杨一样扎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最后,杨书记对同学给予了深切的期望,他希望并要求同学们在日后要加强学习、增长才干、扎实本领,努力成为西部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做建设新疆的实干家。杨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并鼓励2021届的毕业生同学要及时调整就业预期,合理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要根据个人特点,确定合适的就业方向。杨书记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沉下心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了什么?让自己的努力配得上你的目标”。最后,杨书记向线上、线下全体2021届毕业生送上真挚的祝福,愿同学们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做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西部建设者。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矢志奋斗,边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一批批有志青年的倾情奉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奉献的人生最珍贵。青年学子,要立建设西部的鸿鹄之志,做西部建设的优秀实干家。将爱国爱疆的深厚情怀根植于西部大地 ,努力绽放夺目的青春光彩。